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大家都知道“痛風”很可怕,疼起來要命,像刀割、像針扎……
痛風作為一種慢性晶體性關節炎,就怕尿酸升高,要想痛風不發作,得先管住尿酸,因此很多人痛風一犯就拼命吃藥降尿酸,以為快速把尿酸降下來就不痛了,但有些患者越吃越疼,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因為你并不了解痛風!
痛風的臨床表現
?痛風急性發作期
1.常于夜間發作,起病急驟,疼痛進行性加劇,12h左右達高峰。
2.疼痛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樣,難以忍受。受累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紅腫,皮溫升高,觸痛明顯。癥狀多于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
3.多數患者首次發作多為單關節受累,50%以上發生于第一跖趾關節。痛風好發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關節,指、肘、腕關節也可受累。隨著病程進展,反復發作的患者受累關節逐漸增多。
?發作間歇期
1.痛風發作緩解后一般無明顯后遺癥,偶有炎癥區皮膚色素沉著。
2.二次發作的間隔時間不定,多數在初次發作后 1~2 年內復發,隨著病情的進展發作頻率逐漸增加,發作持續時間延長,無癥狀的間隙期縮短。
?慢性痛風石病變期
1. 皮下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關節炎是長期血尿酸顯著升高未受控制的結果,兩者經常同時存在。
2.皮下痛風石常見的發生部位為耳廓、反復發作關節的周圍以及跟腱、骨滑囊等處。
3.慢性痛風石關節炎為關節內沉積大量MSU晶體導致痛風石形成,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和功能障礙。
痛風發作是否需要用藥?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時期,如果沒有關節炎發作及痛風石,可以不吃藥,從飲食控制,增加運動等生活方式入手來降低尿酸。但是需要定期檢測尿酸,當尿酸超過540μmol/L,就需要藥物治療。
在痛風急性發作期,以往是不建議使用降尿酸藥物的,以免引起尿酸波動加劇痛風。但是新的指南建議是:已經在服用降尿酸藥物的患者繼續服用降酸藥物,沒有服用降尿酸藥物的患者小劑量開始服用。
服用藥物一定要謹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藥物劑量,避免因大量用藥導致血尿酸值忽然間大幅度下降,誘發或加劇痛風發作。
此外,痛風急性發作期要進行對癥用藥來緩解疼痛,如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通過抑制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中性白細胞游走,減少對關節尿酸鹽結晶的作用,從而減輕患者痛苦。
在痛風發作的間歇期,很多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不痛就停藥,這是不對的,痛風容易反復發作,需要認真用藥來將尿酸控制達標,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急性發作的次數,減少高尿酸帶來的危害。
高尿酸患者何時開始服用藥物?
202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痛風管理指南建議:
■ 強烈推薦:具有下述任意一種情況的痛風患者開始行降尿酸治療:皮下痛風石≥1個,有證據表明存在痛風引起的任何影像學損害,或痛風頻繁發作(≥2次/年);
■ 有條件推薦:對曾經發作>1次,但發作不頻繁(<2次/年)的痛風患者開始降尿酸治療;
■ 有條件反對:首次出現痛風發作的患者;首次痛風發作且合并中重度慢性腎臟病(CKD)(CKD3期及3期以上)、血尿酸》540μmol/L或尿路結石的患者,進行起始降尿酸治療;
■ 有條件反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血尿酸》420 μmol/L,無痛風發作或皮下痛風石)起始降尿酸治療。